2)第七百六十五章 张家也有逆子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要怎么立意!

  写这个东西,是要给自己擦胭脂抹粉吗?

  很显然不是的。

  要想让后人参考,那就必须真实。

  朱元璋花了几天时间,努力回忆当初的日子,尤其是童年,自从记事开始。

  经历的种种,包括给地主放牛,家庭剧变,寺里出家,流浪在外,所见所闻,一直到决定投军。

  朱元璋计划着用十万字左右,甚至更多一些,写清楚民生,以他们一家为蓝本,仔细分析,讲清楚他们经历了什么,同时期的百姓经历了什么……

  其实只要把这事情写清楚,有些事情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
  不是他朱元璋天生反骨,也不是他天命所归……而是这个大元朝,真的不给人活路,和他一样的百姓,实在是太多了。

  千万万万的怒火,汇聚成了红巾起义。

  这才有了覆灭元廷的怒火。

  这第一本结束之后,到了第二本,就该写自己如何发展壮大,建立大明……到了这个环节,张希孟就要冒出来了。

  因为有太多的事情,都是他和张希孟一起商定的。

  前面他无所谓了,到了这一步,就要剖析这些决定,仔细审视种种的安排……老朱不停在脑海里,一遍一遍过着这些事情,他还挺高兴的,仿佛又回到了从前。

  老朱沉溺其中,不停忙碌着。

  外面其他人更没有闲着,蓝玉已经统兵进入高丽。而李善长也前往辽阳,调配后勤。

  朱棣倒是没走,还留在北平,但也是不断筹措粮饷军械,支持用兵。尽管三个人都堪称大缺大德的典范,但他们各自有所求,干起事来,格外卖力气,丝毫不敢打马虎眼。简直比那些君子强多了。

  而就在忙碌之中,朱棣收获了一封来自张庶宁的长信,内容很多,张庶宁写了足足有三万多字。

  相比起朱棣嚷嚷着干大事,张庶宁写得就实在多了。

  这是他随着一位学堂的先生,做得调查。

  同样参与调查的,还有不同年级的学生,他们走访山东各处,一共去了三个府,十多个县。

  洪武十一年的寒假,都在忙活这件事。

  本来张庶宁年纪还小,没有资格参加,他是主动申请,经过先生点头,他才有机会参加的。

  可是一番调查下来,让张庶宁吓得不轻。

  他在信里跟朱棣讲,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,也就是说,当初他爹留下的均田法令,留下的田赋制度,有着巨大的漏洞。

  如果在十年之内,不能尽快拿出方案,就会出现严重问题。

  “你也知道,我爹有着很高很高的声望,我的这位先生,能够研究我爹的漏洞,拿出详实的证据,证明我爹的错误。这需要多大的勇气?在他身上,我看到了真正的儒士风采。此番到复旦学堂,认识的朋友不多,但是能遇到一位名师,我十分幸运。只是他还不知道我爹就是张相公,不知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uesh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